头部高度
吴东瑞评曹珩的艺术创作
时间:2020-02-24
收藏:

曹珩的脸上始终挂着腼腆的微笑,极善良的人通常是这样。他身子瘦弱,弱不禁风的感觉,讲起话声音很轻很有耐心,我直觉他是孩子般单纯的人。我问他,为什么要画油画?相片不也可以记录吗?这个问题从相机被发明直到今天,被古今中外的无数人问了无数次,我想知道他的回答。

看到他的残缺记忆图系列,答案也许在里面。对一个成熟的艺术家来说,作品是内心和情感的映射,曹珩想通过这个系列,表达对旧时光的流连,突显新旧时代的冲突,建筑,自然,人,社会氛围之间复杂而矛盾重重关系。


《残留记忆篇十五 The Chapter of Debris and Memory NO.15》 丙烯、宣纸、画布 80×40cm 2018.jpg

曹珩  残留记忆篇十五  布面丙烯综合材料  80×40cm  2018


他聪明的选择了这一题材,都是我们生活里每天面对的元素,我们也由一开始对城市建设的好奇,变得麻木,之后接受,终于无动于衷。我们麻木的生活了这么久,但城市真的变了,以前的印象都成为历史了。观者进入他的视角,看到残缺的厨房,卧室,看到有人生活过得痕迹。老式的钨丝灯,黑白电视,白瓷砖卫生墙,寓意着过去的时代,从物质到文化都在更新,而人是这些变革的主导者和实施者,虽然画面没有出现人,但是处处是人改造过的痕迹画家对这些怀旧元素的处理非常生动,引起人们,特别是80后对传统生活或者说不那么物质不那么世俗的生活的追忆。


《残留记忆图九 The Painting of Debris and Memory NO.9》 丙烯综合材料 100×140cm 2014.jpg

曹珩  残留记忆图九  布面丙烯综合材料  100×140cm  2014


从厨房的缺口望出去,却被蓝色的围栏挡住了视线。蓝色围栏在曹的作品中反复出现,另外,他调低丙烯的浓度,并不是纯粹的写实主义手法,包括他对景深的处理,有点莫奈的感觉。意在强调记忆的稀释,随着时间和社会的进程,记忆也渐渐模糊了,我们回不到90年代那种单调但单纯,孤单但有安全感的心理状态了。

城市建设系列,看起来简单的场景,蓝色调子安排得丰富而生动。其实两个系列的精神内核是统一的。围栏的象征意味丰富且明显,蓝色从一张画延续到另一张,相似的笔法,构图,从寓意上也是连续的,可以说是他自己的语言方式。调出各种纯度的蓝色,在如此简单的场景下把蓝色调子安排得生动如音符。围栏的背后是什么,他善意的留出了想象空间,如失焦的照片,隐约可见新的高楼,正在建设或者正在拆除的工地。一个时代藏在那里,他把批评的权利交给观者,他只是敏感的注视着。


《建设进度图四 The Painting of Constraction and Progress NO.4 》 丙烯综合材料 300×150cm   2012.jpg

曹珩  建设进度图四  布面丙烯综合材料  220×110cm  2012


围栏切断了记忆和历史,那一头,是我们记忆的容器,也提示着未知的变化抑或神秘感。站在长长的围栏下,只能认可当下。已故的当代女画家徐晓燕说,我越来越觉得,艺术的描写实在是艺术家心智的自白,是借助你描写对象而创造出来一个精神境界,这精神境界不仅源于艺术家对自我的关注与捕捉,更有赖于艺术家无限的霞想和热烈的情怀。

曹的表达更为内敛,从一个朴素的视角出发,唤起人们对变迁的思考,同时也可发见他的精神境界,那些深入刻画的残缺砖块,寓意着记忆和人文情怀的存亡,为了忘却的纪念。

想起贾樟柯导演的三峡好人,也将目光注视着变迁,新建的楼房与围栏圈住的废墟并置在同一空间,曹对这一景象的评价是,很美。考察生活,意象在某一处经过漫长的发酵而显现,艺术家即是让意义浮出水面,转化成画面,提炼出具象的人文情怀。天与地之间,站在历史的每一个节点,久久注视着,久久的停留。

文/吴东瑞


微信

微信

微博

微博